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极晦涩,也极珍贵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也极珍贵瑞典文学院宣布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诺贝以表彰“因为他引人注目和富有远见的尔文商丘市某某国际贸易客服中心作品,在世界末日的学奖恐怖中,重申了艺术的得主力量”。
这可以说是拉斯洛极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最“准”的一次了——虽然赔率榜单只能作为参考,但要知道拉斯洛在今年的晦涩榜单上几度登顶第一,长时间保持第二。也极珍贵
图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
虽然不厚,诺贝但绝难一口气读完
拉斯洛的尔文书极其晦涩难读,“读了半页还不见句号”成了他的学奖个人风格。
这位作品“难读”的得主作家,囊括了科舒特奖、拉斯洛极马洛伊奖等几乎所有重要的晦涩匈牙利文学奖项,其作品《撒旦探戈》《仁慈的也极珍贵关系》《反抗的忧郁》等作品均被引入中国出版。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拉斯洛的短篇小说集《世界在前进》。
其中,《撒旦探戈》是拉斯洛1985年发表的首作(后被匈牙利导演塔尔·贝拉改拍成一部七个半小时的黑白故事片)。
《撒旦探戈》是拉斯洛1985年发表的首作
而这部让他声名鹊起的《撒旦探戈》,被译者余泽民形容“虽然不厚,商丘市某某国际贸易客服中心但绝难一口气读完”。
拉斯洛的这本小说几乎不分段落,长篇文字读起来像“没有标点的古文”,句子黏稠、缠绕、似火山熔浆涌流,让余泽民每读一行都感觉艰难。
他将胳膊肘支在枕头上,撑起上身,透过厨房墙上耗子洞般的小窗口朝外张望,窗玻璃上罩了一层薄薄的雾气,在幽蓝色的晨幕下,农庄沐浴在即将消遁的钟声里,依旧喑哑,安然不动,在街道对面,在那些彼此相距甚远的房屋中间,只有医生家挂着窗帘的窗户里有灯光滤出,那里之所以能有光亮,也只是因为住在房子里的主人已经许多年不能在黑暗中入睡了,弗塔基屏住呼吸,生怕漏掉哪怕半声正朝远处飘散的铿锵声响,因为他想弄清楚这阵钟声到底来自何处(“你肯定是睡着了,弗塔基……”),所以他绝对不能漏掉任何一点声响。 ——《撒旦探戈》其中的一句话,共215个字
《撒旦探戈》内页
余泽民被誉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中国声音”,但他在翻译《撒旦探戈》的时候,自称是怀着“像蛀虫啃石梁一般颇怀壮烈感”做完了这项翻译工作。
当他翻译完最后一个字时,立即沉不住气告诉责编:“若这书再长上几十页,估计我会得抑郁症的。”他忍不住跟责编抱怨这部小说翻译得艰难:“现在我真想跺脚,喊叫,砸东西,摔书,再也不想看到它!”
拉斯洛喜欢写长句,他说这符合他的思考习惯:“一个人怎么思考,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而且人不仅会用长句思考,而且会用唯一的一句、永远不会终结的句子思考。尤其是在他有什么东西特别想说,特别想要说服谁的时候。而我有这样想说的话,我非常想要说服读者,要他们相信我所写的内容。”
绝望与希望交叉而至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即使在外国人里,这名字也如他的作品一样晦涩。
据余泽民所述,“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这个姓氏来源于斯洛伐克境内的一处城堡的名字,十几年前因为两个男孩抽烟引发的大火而烧毁。
看上去和如今的拉斯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拉斯洛觉得自己从小与火结缘,曾亲身经历过六次火灾。特别是在乡村图书馆当管理员时,图书馆被一把大火烧掉了,他也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到城里写作。之后,用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这本《撒旦探戈》。
《撒旦探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破败的小村庄。十几个无处营生的村民在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的晚秋季节里演绎着酗酒、通奸、阴谋、背叛、做梦与梦破的活报剧(戏剧门类的一种,以戏剧形式呈现时事新闻)。直到两个骗子的出现,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救世主”实际上是魔鬼撒旦,引领他们迈着周而复始的死亡舞步。
拉斯洛生活照
在许多读者眼里,拉斯洛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毁灭的喑哑与嘈杂,《撒旦探戈》也是绝对的黑色。但在拉斯洛看来,《撒旦探戈》并不是部黑暗作品,也不是悲剧,而是一部关于没有根据的信仰的悲喜剧。他认为凡事都有悲与喜两面,“从这面看是喜剧,那面看是悲剧。”
事实上,这部小说来源于一个温情故事。
拉斯洛刚刚大学毕业时,还抱着“用文化拯救贫困”的热忱,这也是为何他会跑去上文提到的乡村图书馆做管理员。那是一个吉卜赛人聚居的小镇,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他之前,上一位图书管理员是一位酒鬼。拉斯洛抵达图书馆之后,不仅将所有图书认真编目,写了几十张通知散发到学校和居民家里,邀请读者前来。
他招募几十位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阅读,为这些几乎没摸过书的孩子们读童话故事。等到孩子们逐渐被书中的故事吸引,拉斯洛便开起了“读书课”,邀请演员、作家朋友们与孩子们见面,平静的乡村也起了文化波澜。
《反抗的忧郁》封面
一年后,这家图书馆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撒旦探戈》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一段经历带来的特别感受。交叉而至的绝望与希望,也贯穿了他更多的作品。
欧阳江河评价拉斯洛的作品,认为其作品虽然难读,但“作为近乎绝迹的文学高蹈品质是极为珍贵的,因为它所坚持和见证的,不仅仅是某种特别的趣味、风格、耐心,而是终极意义上的文学叩问,是源头定义下的文学本身”。
他为何喜欢李白
可以说,相比于中国读者了解拉斯洛,拉斯洛更了解中国——他是李白的“匈牙利粉丝”。
据余泽民回忆,1991年,拉斯洛曾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也深深迷恋上中国,不仅称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家后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在外不仅要吃中餐,回到家里还要听京剧。他迷恋古代中国,读《道德经》,尤其崇拜李白。
《仁慈的关系》封面图
后来,余泽民陪拉斯洛到中国旅行了一个月。二人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北京出发,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泰安、曲阜、洛阳、西安、成都等近十座城市。他珍惜另一个时空里李白抵达过的任何一个地方。一次顺长江而下时,游轮临时更改路线,没有停靠白帝城。拉斯洛激动地和船长吵了起来——余泽民回忆,这是因为拉斯洛很喜欢《早发白帝城》那首诗,他怕这辈子再没机会来这里了。
在那段时间里,拉斯洛做了大量的采访,录下了整整十四盘磁带。他拦下一位位路过的中国人,问他们:“你知道李白是谁吗?”“你能背李白的诗吗?”“你为什么喜欢李白?”“假设现在李白坐在旁边,你最想跟他说什么”……甚至“你认为李白和杨贵妃做过情人吗?”
《世界在前进介绍》
这次旅程之后,他写了一篇散文体长游记。那些关于中国和东方文化的故事,被他写进了多部作品里。热爱中国的拉斯洛,一直以来都渴望着中国读者读到他的文字。但其实,拉斯洛的作品一度在中国的出版推行并不顺利,直到他获得布克国际奖后才陆续开始引进国内图书市场。
不过,从今夜开始,这一切都已不再是问题: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奖项宣布仅20分钟,拉斯洛的作品在中国多个平台上已显示售罄。他的《反抗的忧郁》和《仁慈的关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奖项揭晓后,该社社长虞文军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他们正在准备加印:“至少4到5万册备货吧。”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责任编辑:李超_NB12814(责任编辑:热门资讯)
-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10月4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738.29万人次。10月4日当天,全市公园纳客214.44万人次,其中22.48万人次进入天坛公园游览, ...[详细]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监委消息: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铁岭 ...[详细]
-
当地时间14日晚,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德拉伊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撤离消息,要求位于黎巴嫩奈拜提耶的部分居民,特别是指定建筑物及其相邻建筑物中的居民立即撤离至少500米。 阿德拉伊称,这些位置 ...[详细]
-
总台报道员当地时间15日获悉,日本自民党当天举行总务会,对该党党内职务的人士安排做出决定。其中共启用了12名涉及“政治黑金”丑闻的原安倍派议员。△日本自民党总裁石破茂 日本11日召开特别国会,举 ...[详细]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再一次花落“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讲的是微观世界的规律,电子、原子这些小东西会做一些看似“违背常识”的事情,比如单个粒⼦有时会施展“穿墙术”,出现在 ...[详细]
-
【随堂测试】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各种哲学派别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 )A没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 ...[详细]
-
每次招聘季都有小伙伴反馈官网效率不行在官网简历投递之后,至今没有任何回音…等待大厂的笔试结果,以至于错过了秋招…难道留学生的宿命就是无尽等待吗???❌25届求职秋招最高效捷径:留学生专属上岸群来了!✨ ...[详细]
-
来源:厦门广电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雷佳音《第二十条》饰韩明)。 ...[详细]
-
当地时间9日,哈马斯高级官员胡萨姆·巴德兰发表讲话称,该组织一直与巴勒斯坦各派别沟通,强调采取联合民族行动以达成统一巴勒斯坦立场的风险和必要性,并在过去几天与各派别、领导人举行会议并交换了意见。 ...[详细]
-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的融合发展,加速相关产业成熟,构建6G应用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信息通信企业与垂直行业企业密切沟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6G需 ...[详细]